齐齐读

第88章:汉部见闻(下)

天才一秒记住【齐齐读】地址:qiqidu.org

近千人合在一起,看去就是密密麻麻的一条大长龙,他们踩着纷杂的脚步在缓缓前行。

“当前的两人,该是徐正和吕泰两位汉部的统兵之将。”

李总压低着声音:“听闻此二人虽为晋人,却是深得汉部首领信任。”

李坛自然是有看到骑着高头大马领着少数骑兵走在另一侧的马队,当前的两人穿着一身下黑尚红的战袍,披着黑色的扎甲,身后还别有披风,骑马前行的时候披风飘扬着,看去显得威风凛凛。

汉部的马队不多,将近三万五的人口也就只整合出不足两百,一般是为传令兵,也会分配给一些军官充当临时的护卫。

离得近了的时候,战歌已经停了下来,李坛其实也没有感受到多么强的气势扑来,顶多就是觉得那么多的士兵列队前行有些壮观罢了。

确实是壮观的,毕竟一个身穿同样款式制服的群体,怎么看都会有一种集体感,再配上精良的装备,军队的模样就算是出来了。

李坛不由自主地会将那些手持长矛的士卒与身穿轻便扎甲的人相比,最后发现似乎并无太大的可比性。甲士身高全部超过一米八,看着十分的强壮,列队踏步时亦是步伐整齐。长矛兵的升高落差有些大,最高的人一米八乃至于一米九,相对矮一些的是一米六,但基本看不出什么强壮。该是身高多少尺,荣誉直接写米

队伍匆匆而过,停顿在路旁的人静静地观看,是等待部队过去了才有议论声。

“汉部这是要出兵何处”

“未见辎重和民伕,瞅着不像是要出兵。”

“那这般大动干戈”

李坛没有加入谈论,他盯着远去的部队,似乎还撇了撇嘴在他看来,汉部的军队其实也不怎么样,一看就是大部分没有经历过血战,比之李家的壮丁仅是在装备上有优势罢了。

李忠当然看到了自家少郎君脸上的表情,他暗暗心优,祈祷千万不要因为李坛的性格闹出什么才好。

汉部选择的栖息地并不算是多么好的地方,要是当地人都清楚一点,越是靠近海边越不适合发展,尤其是在农业上面。

农业讲究什么不谈农夫是否进行照料之类,只说风调雨顺一点,海边的风势太大,似乎一年也总有那么几天会有大风,辛辛苦苦栽种的粮食到了大风季节要损失多少

另外,海边的土地盐渍化相对严重。当然了,古人可没有“盐渍化”这么专业的名词,他们简单地称呼为“厄地”,也就是不适合栽种。

继续向着东边前进,可以看到的东西非常多,更加可以看到已经渐渐形成规模的村落。

“很是奢侈啊”

“是啊,夯土墙的茅屋,甚至能够看到石头墙。”

“每个村落都有篱笆护住。”

类似的谈论一直在持续,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却不是那些,是汉部这边的晋人太多太多了。那些晋人看着不像是奴隶,且不管是什么穿着,看着是有人在现场监督,但奴隶在干活的时候不该是充满了干劲。

很明显,汉部是要在这个狭隘的半岛地区发展,又似乎是想要在某个什么位置建立城池,远远地可以看到其它道路上有收集石头和土料的马车向一个区域集中。

建造城池什么的,几乎是想太多了,到来的晋人基本是理解为要建立兵堡之类的防御警戒性建筑。

汉部的晋人,状况有好有坏,要看平时是干得什么活。

“那边,那边需要栽种更多的桑树”阿香看着很正常,不像是要疯了的模样。她指着一片空地,吩咐:“要至少八亩”

阿香的身边有不少的少妇或是小娘,叽叽喳喳讨论着什么,然后是一些一看就是干粗活的男人。

李坛看到阿香的时候愣住了,连迈步都给忘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行让我来[电竞]》《被迫成为站姐后[娱乐圈]》《仗剑独行斩鬼神》《无限公路就业指南》【退婚流小说】《转生哥布林,但母亲是白毛精灵?》【全本迷】《要高考了,机甲到底怎么开啊》《捞尸人》【大闲人小说

《席卷天下》转载请注明来源:齐齐读qiqidu.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朕,剩者为王谍战风云录:大宋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大宋小农民乱世种田日常带着美女闯三国臭县令朕怀孕了春枝缠(HP)Forgive大唐小说家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我家娘子太体贴我在水浒做奸商我在三国逆转乾坤最狂上门女婿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大明风流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谍海无名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清末土司王倒拔三国明末:边军不退朕,乃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