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读

第三十七章 棉花,纱布,中央钱庄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转载请注明来源:齐齐读qiqidu.org

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孟子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董仲舒继承了孔孟的观点,并以“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三纲五常。

这套理论的生命力很强,一代接一代延续下去,逐渐成为了汉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成为了文人墨客的精神所在。

无论是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还是岳飞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亦或是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都体现着这些思想。

忠君、尊君、侍君,是传统读书人的思想内核!

作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允炆是接受这种思想的,可没想到,这种思想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副作用,那便是,这些官员在思考、分析、判断问题的时候,第一思维不是考虑这件事对不对,好不好,而是这件事,皇上怎么认为的。

皇上认为不好,他们反对,那是尽忠。

皇上认为好的,他们反对,那也是尽忠。

唯“尽忠”耳。

一些人捧着四书五经,读了几十年,熬成了近视眼,张口闭口便是尽忠事君,可说到具体方法,又是一无是处。

思想僵化,不懂得变通的官员,或许没什么坏处,但肯定也没什么好处。

给他一府一县,十年之后再看,哎,还是那个样子,原地踏步的让人心酸。

这也是朱允炆很想留下道衍的一个原因,因为这个家伙虽然很坏,但却很有眼光,懂得变通,开创性思维很活跃,又是一个善于绝境破局的人才,留给朱棣,实在是浪费了。

“这是什么?”

朱允炆看着马恩慧拿起针线,正在缝制冬衣,不由问道。

马恩慧笑道:“冬日渐冷,臣妾打算给皇上做一件长袄。”

朱允炆走了过去,看着长袄里面白花花的棉花,陡然愣住了,不由问道:“这不是棉花吗?”

马恩慧笑盈盈道:“皇上执掌天下,竟还见过棉花?”

朱允炆掏出了一点棉花,仔细看着,脸上浮现出了喜色,对马恩慧说道:“你不是在为文工团吃饭的事发愁吗?现在,朕有主意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未来小说】《不随心所欲能叫重生吗?》《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普通人,但怪物之母》《一人之下:我开启了神话纪元》【新搜读】《要高考了,机甲到底怎么开啊》《捞尸人》《惊悚乐园》《青仙问道

寒梅惊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齐齐读qiqidu.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朕,剩者为王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乱世种田日常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我在水浒做奸商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清末土司王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玄天宗修行记事谍海无名带着美女闯三国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倒拔三国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继兄不善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HP)Forgive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我家娘子太体贴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大唐小说家最狂上门女婿我在三国逆转乾坤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春枝缠大明风流朕,乃万岁!金玉满唐大宋小农民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