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读

第86章 抗捐抗税风潮

咸鱼之梦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齐齐读qiqidu.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武工队的宣传鼓动下,一时间一呼百应,全镇子的百姓,拿着农具棍棒,三老在前,高举盖着皇帝玉玺的公文,浩浩荡荡冲向了包税士绅王家。

包税王士绅,也是大门豪族,也是镇长,历代包税。在其中已经吃的脑满肠肥。

其实,他是知道了朝廷发下新政的,但上面已经明说了,不执行。那他也就更不执行了。谁和钱过不去呢。

收上来,不向朝廷上缴,落的各级分肥,岂不大赚?

至于朝廷死活,谁还管那个呢。再说了,现在北边的那个朝廷已经大厦将倾,有今日没明日了。将来,毕竟是这个南京二朝廷存在,还是听二朝廷的把握。

这日有下人通报,说是镇子里来了两个外乡人,似乎很富有。

王员外很高兴,肥羊来了:“明日,派批人,先把镇子上该收的捐税向他们收了。同时告诉他们,做事放规矩点。如果守规矩,这江南富庶,这里,少不了他们一口吃的。”

然后捻上一锅子旱烟,美美的吸上一口。

结果正盘算着怎么整治这两个外乡人,让他们变得服帖的时候,突然,大门外,长街上传来一阵阵的呐喊吵嚷声。

王员外一皱眉:“去看看,又怎么啦。是不是又有家族斗殴闹事?有事,让双方族长来见我,其他的人,都散了,听候发落。”

江南宗族太多,动不动就械斗闹事,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各族之间因为点鸡毛蒜皮的就打斗。

但大家约定成俗,也不上告到官。

毕竟上报告官,也是一笔糊涂账,说不得还要被衙门里,从上到下敲笔竹杠。

所以,都是请当地士绅名流解决,其实往往士绅名流出来一句话的事。

伤了,赔点医药,死了,赔点烧埋。中间说话的,落点孝敬,这次就算了。

以后,以后再说以后的。

处理的办法,就是各打五十大板,为以后预留矛盾。要想控制一地,就不能让当地百姓团结,只有百姓矛盾重重一盘散沙,才好控制。

正思想着呢,管家连滚带爬的跑进来:“不好啦老爷,那帮刁民拿着木棍,在全镇三族三老的带领下,向咱们家来啦。是冲着咱们来的。”

正在吸烟的王镇长惊呆了,手中的烟掉到了裆上,都不自觉。

怎么,他们三族不械斗啦,而是合起来冲自己来啦?为什么呀。

好半天也没琢磨明白为什么,突然裤裆一阵灼热,疼痛让他跳起:“快,召集家丁准备,带我去看看怎么回事。”

等他走到门前,站在高高的台阶上一看,当时一阵眩晕。

眼前聚集了不下千人,而外面还不断有百姓在呼喊聚拢过来。

在这黑压压的人群前面,站着镇子上,最大的三族长老。其中一个长老手中,高高举着一张纸。纸上密密麻麻印满了字,落款还有一枚鲜红的大印。

面对这样的气势,自己那五十家丁恶奴就不够看了。赶紧陪起笑脸,冲着三老拱手:“不知道三老驾到,有失远迎,有什么事,咱们屋里说。”然后回头吩咐管家:“置办酒席,招待三老。”

结果三老异口同声的拒绝:“不必,有事就在这里说。”

看到三老态度坚决,再看百姓义愤填膺,王镇长也不敢用强,只好连连点头:“好好好,那就这里说,您老哥三说什么事吧。”

中间双手高举那张纸的老者大声道:“请王镇长接圣旨。”

当时王镇长就蒙了,什么?接圣旨?哪里来的圣旨,圣旨怎么能下达到自己的脑袋上,还是由这三老送达,闹呢吧。

“三老四少,别闹别闹。圣旨怎么能到我家门。”

那个老者大吼:“王镇长,张开你的狗眼看看,这不是圣旨是什么?还不跪倒接旨。”

王镇长就不得不下了台阶,伸着脖子仰起脸,看那张纸。

结果越看越心惊,当他最后看到那鲜红的大印的时候,他知道,这是真的。

但真的又怎么样,这天高皇帝远的,真的圣旨哪里有县官现管管用?吃进肚子的鱼肉,怎么能吐出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家兄嬴政,谁敢杀我?》《乃木坂的奇妙日常》《我逃了龙傲天他妈妈的婚》《苟在修真世界》《全民诸天三十年后》【星月书吧】《天命在我》《我有存款一万亿》《退队,然后捡到问题美少女》《郎欺

新书推荐

明末:边军不退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臭县令朕怀孕了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我在三国逆转乾坤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最狂上门女婿大唐小说家金玉满唐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风流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玄天宗修行记事朕,乃万岁!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乱世种田日常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我在水浒做奸商(HP)Forgive继兄不善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清末土司王谍战风云录:大宋谍海无名倒拔三国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春枝缠我在异世界召唤我家娘子太体贴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大宋小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