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读

第十六章圣心难测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转载请注明来源:齐齐读qiqidu.org

涿郡,原本是东征辽东时候天下精兵的集结之所。在得知杨巡叛乱之后,也成了大军回师的必经之路。

慕容英令征东大将军慕容定和辅国大将军段义弘的主力,以及镇东将军高晃的水师,迅速回撤。

令左将军郑果率军殿后,自率大军迅速通过了渝关,并在涿郡上了船,开始南归之路。

而为了迅速回师,军资、器械堆积如山,皆弃而不顾。左将军郑果率领的后军数万人被高句丽追随抄击,羸弱数千人被杀。

皇帝乘坐的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上有四层楼,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房一百二十间,下层为内侍居处。

如此大的龙舟,看起来有四五层楼高,运河两边帮助拉纤的民夫就有数千人。

最上层正殿内,慕容英凭栏而立,望着外面的堤坝上的柳树久久不言,身后站着的内侍冯谨也一言不发。

在皇帝身边侍候了超过快二十年,从一个没品级的小宦官到如今的权倾禁中的内侍令,哪怕是皇后,也没有他待在皇帝的身边的时间长。

能够在一个喜怒无常的皇帝身边一路升迁,二十年屹立不倒,冯谨自然是对慕容英无比了解。

圣人在等,等洛阳方面的消息。

而且这些时日以来圣人还很焦虑,所以才会一直不召见大臣讨论军机。

还有些怕,怕这些那些人精一样的大臣看出来他的焦虑和底气不足...

而在正殿外的甲板上,尚书令段世桓,中书令柳壑,侍中慕容惠,兵部尚书薛楚,户部尚书崔固安,大理寺卿薛知运,左羽林将军慕容芝等一众随侍大臣都在等候召见。

这些大臣都是跟着慕容英从征辽东而去,没想到几月的功夫就又要随着慕容英回去了。

卫尉卿李源是从怀远跟上队伍的,当时就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办事勤勉”。

却对于他密奏杨巡可能谋反之事只字不提。李源也明白,圣人必然是不会把这件事拿开说的。

毕竟有人提前预警杨巡谋反,还上了密奏,圣人也见到了不过没当回事,这事对圣人英明神武,睿智多谋的形象可是有一定影响的。

所以对于自己上过...不,他就没上过密奏。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下次出征,老夫应该不成行了。”

年近七十的段世桓看着运河水面突然感叹了一句。

一旁正值壮年的中书令柳壑道:“段公何处此言,您老身体康健,精神矍铄,圣人和大燕,还都得倚重您老呢。”

段世桓笑着摇摇头:“老而不死是为贼,我年近古稀,精神不济,等这次平定叛乱之后,就会告老致仕,这庙堂诸事,辅弼圣人的重任,还要诸公努力啊。”

这位段公,是真的觉得自己该退了。

虽然他自觉身体康健,即便在活个十年八年都不成问题,但月盈则亏,从先帝时候就开始担任宰相,他可是与已故的司徒、太师楚国公杨素共事过。

现在杨素的后人造反作乱,肯定是成不了气候的,等大军回师,一月只能就能平定叛军。

杨家的下场也不必多想,必然是要夷其族的。

虽说这是自作孽不可活,但杨家走到今日这一步,也不单单是杨巡野心膨胀。

若不是慕容英步步紧逼,持续打压,想必杨家也未必就会铤而走险。

而段氏自太祖开始就是一等高门,现在的辅国大将军令支王段义弘就是他的侄子。作为鲜卑贵胄,和慕容氏的关系比起汉人大族杨家肯定是更为亲近的。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形势在不断的变化,经过杨巡这场叛乱,慕容英的猜忌之心肯定是更胜以往,所以急流勇退谓之知机,还是早点抽身朝堂的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玄鉴仙族》《1979黄金时代》《首席医官》《阵问长生》《青连浮沉录》《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鉴罪者2》《我的梦境可以捡到至宝》《总裁办新来的关系户》《总裁办新来的关系户

高粱河车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齐齐读qiqidu.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带着美女闯三国朕,剩者为王玄天宗修行记事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臭县令朕怀孕了春枝缠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倒拔三国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金玉满唐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我在三国逆转乾坤明末:边军不退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大明风流最狂上门女婿我在水浒做奸商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大宋小农民大唐小说家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继兄不善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我在异世界召唤我家娘子太体贴谍战风云录:大宋